2022年9月發生的一宗令人痛心的家庭悲劇,一名居於劏房的5歲男童死亡,作為照顧者的單親母親企跳自殺不果,最後被控謀殺罪。而事實上,該母親一直面對經濟拮据,居於劏房,同時一直獨力照顧幾名子女。這類存在高危風險的家庭在港並非罕見,早前社聯進行「居於劏房的單獨兒童照顧者」研究,在1389個受訪劏房住戶中,就有208個是單親家庭。數據顯示,這些居於劏房的單親照顧者往往背負沉重的照顧與經濟責任,但在社交網絡及社會福利上亦未必能夠獲得足夠並即時的支援。
居於劏房的單親照顧者
獨力背負照顧與經濟責任,
精神健康上
或更容易處於脆弱狀態
居於劏房的受訪單親照顧者,大多同時面對經濟拮据但又因獨力照顧而無法分身工作改善經濟情況的處境。估計有75.9%的單親家庭由1名成人/長者1照顧1名兒童2,另外有24.1%的單親家庭更只由1名成人/長者照顧2名或以上兒童。由於背負照顧兒童的責任,當中只有24.0%單親受訪者有全職或兼職工作。數據亦反映,有51.2%受訪單親家庭生活在貧窮線下,更有35.1%最近一年需要借貸渡日。在面對沉重的經濟及照顧壓力下,他們或更容易處於較脆弱的狀態。相比居於劏房的非單親受訪者(10.8%),更多單親受訪者(17.8%)覺得自己現時精神健康上出現問題。
1. 25歲或以上成員2. 12歲以下成員
部分居於劏房的
單親照顧者
同時缺乏社交支援網絡
居於劏房的單親受訪者面對沉重壓力,同時處於社交支援上的貧乏。分別有43.8%、34.1%及31.7%受訪者表示在他們臥病在床需要人照顧、需要實際幫忙處理家居事情及需要別人就重大決定給予意見時,從來得不到任何幫助。此外,分別有49.5%及24.0%受訪者表示其與親友見面,及用電話/短訊與親友溝通的頻密程度只有每月一次或更少。受訪者經常因要照顧家人(40.2%),及因居住環境不足難以有親友探訪(44.4%),而影響其社交生活。
當你遇到以下的情況,會得到多少幫助(N=208)
受訪者社交情況(N=208)
部分居於劏房的單親照顧者
對社會福利缺乏認知,
與社會服務單位接觸較少
部分居於劏房的單親人士,與社會福利系統的聯系較薄弱,若他們有需要時亦未必有渠道求助。分別只有48.6%及17.3%受訪者聽過所有相關的社會保障(綜援、職津、食物援助)及社會福利(家庭、幼兒、青少年及社區發展服務)。此外,分別有53.2%及48.1%居於劏房的單親受訪者沒有使用下述任何一項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12.0%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信心循任何途徑尋找社會福利的資訊。
合資格的家庭
沒有使用社會保障(N=208)
* 由於合資格中領職津的人數太少,數據代表性低,此部分將不會獨立顯示
沒有使用社會服務(N=208)
針對劏房住戶設地區支援隊伍
由社福機構於劏房密集的小社區提供更多支援劏房的服務,當中包括:
- 及早辨識、支援,及介入有緊急需要的家庭;
- 組織居民投入社區生活及建立社區支援網絡;
- 為居於劏房的弱勢社群提供社會保障及公共服務相關的資訊;
- 連繫及轉介有需要的家庭至社會福利及公共服務系統。
支援及介入有潛在危機家庭
- 在各個有機會接觸有潛在危機家庭的公共服務中(例如社會保障辦事處等),建立危機辨識及評估機制,為高危家庭及照顧者設立個案管理制度,及早介入及轉介,讓有需要人士可認識及使用相應的公共服務。
- 在劏房集中的社區提供共享空間,配合設施及服務,讓照顧者及其家庭(尤其家中有0至6歲學前兒童的家庭)可在此進行不同社交及發展活動,接觸有潛在需要的家庭,同時加強劏房家庭的社區網絡及支援。
- 加強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支援,包括增加喘息和緊急支援服務,兒童緊急住宿服務、兒童照顧及暫託服務名額,支援有潛在危機的家庭。
- 為尚未有社工的幼稚園增加社工服務,加強辨識及介入有需要家庭。
- 提供培訓予醫社教三個界別,推行公眾教育,提升社會對保護兒童的認識。
為貧窮家庭提供經濟支援
- 減少劏房住戶支付租金上的經濟壓力,包括加強租金管制,管制租金水平,及訂立起始租金;恆常化租金津貼,並擴展受惠對象至未被有關計劃覆蓋的基層私樓租戶(例如單身人士,未有輪候公屋或輪候不足三年的基層家庭等);長遠則須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 改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完善綜援制度,透過研究基本生活需要重訂基本生活標準及所需金額,定期檢視及提升租金津貼金額,重新檢視不同類別綜援的申請單位,同時減少制度的負面標籤;改善職津制度,加強制度的宣傳及簡化申請程序。
- 增加基層市民的工作收入,包括提升最低工資、增加基層市民培訓及進修的機會,建立更均衡的產業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