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報告 - 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家庭、長者的匱乏及社會排斥狀況」發佈會

「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報告- 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家庭、長者的匱乏及社會排斥狀況」發佈會

香港是個富裕社會,但貧窮問題卻一直存在。為了掌握貧窮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限制,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參考本地及澳洲的相關研究,制定一套量度匱乏及社會排斥的指標,定出35項「生活條件清單」及16項「社會排斥清單」,涵蓋多個生活範疇,包括住屋、醫療、生活起居、社會接觸、培訓,以至衣履和飲食等。如受訪者負擔不到當中的四項或以上的生活條件,便被定義為「落入匱乏狀況」。社聯於去年底已發佈基線調查,以了解香港整體匱乏情況。

社聯進一步調查弱勢社群的情況,訪問了700多名由社福機構及自助組織轉介的服務使用者,包括綜援人士、殘疾家庭及長者。社聯已於2012年6月7日(星期四)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二時十五分於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 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2樓202 召開新聞發佈會,詳細闡述研究結果。講者包括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女士、社聯業務總監(政策研究及倡議)蔡海偉先生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博士(首席研究員)。

發佈會相片

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匱乏程度較基線調查嚴重。綜援人士中卻有超過五成半人屬於匱乏,有兒童及居於私樓的綜援家庭匱乏情况更嚴重,殘疾家庭中有超過三成,而長者亦有兩成屬於匱乏。受訪綜援者中,一成居住環境有結構性危險,三成沒有一件較體面的衣服,更有7.3%受訪者指一星期吃不到一次新鮮水果。醫療方面的匱乏更見嚴重,近六成人不能定期檢查牙齒,超過一半人有急病時不能向私家醫生求診。殘疾人士家庭及長者,以缺乏醫療支援最嚴重,逾四成人未能定期檢查牙齒,兩成半人不可在有需要時乘坐的士往返醫院。

研究亦調查了他們的社會排斥狀況,結果顯示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家庭、長者遇到的社會排斥均較整體香港的狀況嚴重。尤其在「自己的身份被別人接受」一項上,綜援人士及殘疾人士家庭達不到該項條件的比率顯著比基線調查高,反映他們可能面對歧視。此外,在涉及社交和支援網絡的生活條件上,他們遇到困難的比率亦較基線調查為高。

研究顯示不少受支援的弱勢社群仍然處於匱乏及社會排斥狀況,反映現時的保障系統仍有不足之處。社聯提出以下建議,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正視貧窮問題:

  • 改善綜援制度:重訂綜援的標準金額,並調整租金津貼金額。修改綜援政策,容許與家人同住的長者及殘疾人士,可以獨立申領綜援。
  • 改革退休制度:盡快檢討退休保障制度,以滿足長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 加強公營醫療服務:擴展公營牙科服務,解決弱勢社群在醫療方面的基本需要。
  • 支援弱勢社群參與社會:透過政策、設施及服務上的支援,協助弱勢社群融入社會。
  • 加強宣傳教育,減少社會歧視:消除市民對綜援制度及殘疾人士的負面標籤。

     

下載詳細研究報告:

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報告 - 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家庭、長者的匱乏及社會排斥狀況

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報告 - 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家庭、長者的匱乏及社會排斥狀況 - 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