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家庭開支模式研究(1999-2010)」

非綜援基層家庭的房屋及食物開支比例高
「基層家庭開支模式研究」

【新聞稿2012123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以1999/2000及2009/2010年度由香港政府統計處進行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為基礎,分析全港超過170萬住戶平均每月在食物、房屋及交通等方面的開支模式,從中了解基層住戶的生活狀況。

由於「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對象並不包括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住戶,因此是次研究的結果反映了綜援網外基層家庭的情況。研究單位先按住戶人數劃分,再按住戶總開支排列,將住戶分為十一個開支組別,藉以比較低開支組別與高開支組別的差異。

以2009/2010年度最低5%開支的三人住戶為例,他們平均每月總開支只有HK$5,181,但其用於食物的開支已佔了51%(HK$2,666)。其他低開支組別同樣出現類似的食物開支模式,在「最低5%」、「5-10%」、「10-15%」的低開支組群中,他們用於食物的開支接近或超過五成,如再加上房屋開支,其開支(食物+房屋)已接近七成。

一般而言,當一個家庭有較高的開支或收入水平時,他們會把較多的額外開支用於食物以外的項目,以改善生活質素,而食物開支佔總開支的比例會隨總開支額上升而下降。然而,值的注意的是,在2009/2010年度的一人住戶中,最低5%開支組別平均每月購買食物的開支佔總開支的42.8%;而最低5-10%開支住戶的平均每月食物開支比例卻升至49.6%,而其後組群的食物開支比例才按常理隨著總開支上升而降低。這種現象估計與最貧窮的人士需要壓縮食物開支以應付其他生活支出有關,換言之,他們可能連基本的溫飽也滿足不到。

再者,數據顯示低開支住戶只餘小部分的支出以應付教育、醫療、衣履及獲取資訊方面等其他必要消費,較缺乏資源用於個人/兒童發展,也未能提升生活質素。以2009/2010年度最低5%開支的三人住戶為例,他們平均每月的「其他開支」只有HK$1,231,而最高20%開支的三人住戶則為HK$13,355,兩者相距近十一倍。

至於房屋開支方面,由於統計處並未收納最低開支的幾個私樓住戶組群的開支數據,故我們以50%為界,以了解相對低開支的住戶的房屋開支模式。數據顯示私樓住戶的房屋開支佔總開支百分比遠高於公屋住戶,2009/2010年度居於公屋的三人住戶,其房屋開支只佔總開支的10.9%($1,052),而居於私樓的房屋開支比例則達到41.1%($5,572)。然而,私樓住戶的食物開支卻較公屋住戶為低,顯示私樓住戶有可能要壓縮食物開支以支付高昂房屋開支。

社聯業務總監(政策研究及倡議)蔡海偉先生表示,檢視過去公屋住戶的房屋開支情況,發現公屋住戶除了能夠享有相對廉宜的租金,亦受惠於政府與房委會的免租措施,故降低了房屋方面的開支。

交通開支方面,低開支住戶的交通開支非常低,特別是最低20%開支的一,二人住戶,2009/2010年度平均每月用於交通的支出分別只有$199及$346。這可能反映他們生活範圍主要在所居住的社區,毋須經常使用交通工具。但令人擔心的是,一些低開支住戶可能因要減省交通開支而縮減社交生活、與親友聯繫和參與社區活動,這或會出現社會排斥的情況。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女士表示,最低20%開支組別可被視為基層分界線,2009/2010年度最低20%開支組別共有34萬7千個非綜援基層住戶。

這34萬7千個非綜援基層住戶中,有80.4%住戶均有最少一名成員有工作收入,反映就業貧窮情況普遍。至於年齡方面,就有18.1%,即18萬9千人為65歲以上沒有領取綜援的基層長者。再仔細分析一、二人住戶的年齡,發現長者所佔的百分比分別高達56.8%及39.8%,而平均每月總開支則分別只有HK$3,254及HK$5,506,顯示基層長者生活困苦。

社聯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房屋:

  • 增建公屋,縮短輪候時間;並檢視現行政策對一人住戶的影響。
  • 向居於私樓的基層住戶提供租金津貼,助其紓緩經濟壓力。

食物:

  • 擴大食物援助服務範圍,特別協助長者及單身人士。
  • 將學生午膳津貼恆常化,並伸延至中學。

低收入家庭:

  • 針對沒有領取綜援的基層家庭,制定一套全面的低收入補貼制度。

退休保障:

  • 檢討退休制度,協助清貧長者改善生活。

*下載

報告 (請按此下載) 簡報表 (請按此下載)

政策建議:

- 有關食物方面 (請按此下載)

- 有關房屋方面 (請按此下載)

- 設立低收入補貼及檢討退休制度 (請按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