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被經濟全球化的鎖鏈綑綁着,抹殺人類、勞動和社會關係的價值。 HK situated in the chai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ducing a process of devaluation of the people, human labour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
-
香港特區政府要制定以人為本的經濟政策,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應是單一地去考慮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或只著眼於增加個別階層或社群的經濟收入,而是要在不同界別及不同的範疇內大力推動經濟民主,實現社群賦權(social empowerment)。
-
也許「閒置」二字太文雅,「荒廢」又太尋常,要用「浪費」才能在這社會引起迴響;或許市民已接受了市區總有些地方是丟空的,都怪市道不景氣,都怪時代巨輪往別處走,要証明空置的地方與他們的利益有關,才有一點反應。
-
搞墟市、市集,相比開放出租車市場,哪樣更難?在大商場、領展以外,想開檔做生意,基層想買廉價日用品,可能嗎?由覓地、申請、諮詢、宣傳、籌備,街坊都有份參與的見光墟,由下而上地區為本,探索墟市出路。
-
生活在香港這個高度都市化的資本主義自由社會,市場上的貨品種類繁多,我們好像有很多選擇,然而公平貿易運動卻讓我們清楚看到,置身於香港這個資本壟斷的經濟體系當中,我們不僅毫不自由,其實很多時候更在有意無意間變成了剝削生產者的幫兇。
-
隨着近期發生多宗與小販和墟市有關的事件,政府的小販墟市政策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其中的掃蕩北角天光墟更加引發不少討論。究竟現存各區的天光墟、午夜墟和假日墟可為社區產生多大效益?社區價值能單以交易價值量度效益嗎?
-
盛載不同地區的專有特色,滿足不同階層的市民的需要。貨品、攤檔形形色色,貼近家庭日常需要,也是家庭閒暇的好去處!在香港,到底墟市對社區有什麼意義?墟市能夠在高樓林立,商場滿佈的城市中找到生存方法嗎?
-
通過互惠人才市場計劃,社區內建立了新的經濟生產方式,帶動社區乃至更廣區域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另類家庭友善的工作機會,婦女便能參與社會、發揮個人才能,為小區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滿足市場未能提供的需要,同時促進自力更新。
-
由於主流經濟令許多潛在勞動人口難以參與經濟活動,現時本港有多達63萬非從事經濟活動(料理家務)的勞動人口。對於要照顧家庭而無法工作的婦女而言,合作社可能是一個較理想的經濟模式,讓她們可以自僱形式參與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