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區議會選舉系列:雙向溝通 發展「墟市」
社聯頻道《星期四脈搏》
68歲的陳太為應付醫療開支,八年來幾乎風雨不改,自力更生,在深水埗「午夜墟」當小販,每日賺到幾十元,好生意時每日有二、三百元,除了幫補收入改善生活,亦令陳太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陳太指,在這八年當小販的日子,在擺檔的頭六年是心驚瞻跳,不知什麼時候食環署小販管理隊會來捉小販,管理隊一來就要快走,如果走不到,貨都不敢認是自己的,因為如果認了就要上法庭,可能要罰幾百至一千元。
深水埗的「天光墟」及「午夜墟」都是由小販及居民自發形成的,而類似的墟市亦在其他地區陸續出現。為了讓小販能安心及合法地擺賣,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早前向區議會及政府部門申請利用區內一條較闊的行人路進行「見光墟」試驗計劃。
其中一個「見光墟」主辦團體,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國權指,過往團體都嘗試向有關政府部門申辦墟市,但遇上不少困難,例如向康樂文化事務署租借場地,康文署拒絕了場地申請,又拒絕交待原因。「見光墟」計劃尋求區議會協助,促成多方面的雙向溝通,讓主辦團體更加清晰及具體了解到各個政府部門對於營辦墟市的想法、底線及要求,例如民政事務署、食物及環境衛生署等。
關注組以「由下至上」的方式,聯同街坊一同尋找合適的墟市地點,又努力爭取區議員及墟市附近的居民同意,結果「見光墟」成功在今年8月舉辦,由最初不少人提出對環境、衛生等不同的憂慮,到透過適當配合,例如檔主不大聲叫賣和主動清潔場地,最後警方及食環署並沒有收到任何投訴,反而關注組更收到過百個來電讚揚及表示欲參與計劃,希望有機會成為檔主。
關注組期望各區區議會持開放態度看待墟市,與民間團體保持有效的雙向溝通,而政府應確立正式墟市申請程序,推動墟市在地區發展。